魚塘常死魚,掉鱗多,出太陽后水就變成“銹水”,怎么回事 [閱讀率:4380] | 08-20 |
[imG]upload/article/a2019082023272350.jpg[/imG]剛到王大姐的魚塘邊,記者就看到一層黃色的漂浮物,全部集中在魚塘的下風處。不僅魚塘里有銹水,這段時間王大姐發現,每天都有死魚的現象發生。湖北荊州松滋市八寶鎮中洲村 村民 王菊:陰天好一點,出太陽就是銹水。多的時候一百多條,少的時候十幾條。那王大姐遇到的問題究竟該怎么解決呢?我們請來了水產專家張生老師,通過觀察,張老師說,銹水主要是重金屬超標引起的,解決起來也不麻煩。赤皮病,是四大家魚夏季容易得的一種疾病。而王大姐養的魚掉鱗,還不僅僅是細菌性引起的赤皮病。[imG]upload/article/201908 [查看詳情] |
入秋后池塘水質管理 [閱讀率:3150] | 08-18 |
中國所在的地球緯度來說,從北端的新疆到南方的廣東地區,農歷節氣的立秋后,受溫差和光照強度的影響,是更適合藻類的生長繁殖,往往這個時候也是慮食性魚類的生長高峰時期。當外界條件越加適宜,越容易造成單一藻類形成優勢種群,對藻類營養的需求量越大,所以入秋后的水質管理變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從季節變化來看,水溫是總體處在逐漸降溫的過程中,一旦急劇降溫,則容易引發水體對流,對底質與水質的調節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早晚溫差增大,水體對流頻繁,對投喂管理要求更高,當發現晚上溶氧不足時,務必要減少臨近晚上一餐的飼料投喂量,或是盡量把投喂時間提前到太陽下山前2小時投喂。每年入秋的這段時間也是泛塘的高發期,據我所了解 [查看詳情] |
水面漂浮的各種顏色的藻類水華應如何如理? [閱讀率:4109] | 08-06 |
進入夏季,高溫高熱下,除了容易在水面滋生藍藻外,養殖戶們還經常會碰到漂在水面上的各種各樣顏色的藻類水華,這些水華中,有紅色的,也有黃色的,還有鐵銹色的,最難看的就是由角甲藻引起的黑色水體,就像臭水溝里的水色,看上去極不舒服。[imG]upload/article/a2019080623330065.jpg[/imG]形成這些藻類水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這些藻類,大多慮食性魚類不吃,即使吃了也不消化。所以稍有一點,就容易形成優勢種群。在對水體營養、光照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當光照強度在這些藻類的適宜強度范圍內時,這些藻類就運動至水體的表面,在水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層。所以,根據光照強度的不同,有時 [查看詳情] |
測的都是碳酸鈣,為什么總堿度和總硬度不對應? [閱讀率:4802] | 07-26 |
作者:清遠市勝維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施衛民養殖水體中的雜質構成天然水在自然界循環過程中,不斷地和外界接觸,使空氣中、陸地上和地下巖層中各種物質溶入或混入。因此,在自然界里沒有絕對純潔的水,它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天然水源中的雜質,按其微粒分散的程度,大致可分為三類:懸浮物、膠體、溶解物質。見圖1: [imG]upload/article/a2019072617164816.png[/imG] 水源中雜質的特征和水色、硬度的關系1、懸浮物質養殖池塘水中凡是顆粒大于0.1μm的雜質都統稱為懸浮物。這類雜物就是人養殖池塘水體混濁狀態的主力軍,這些 [查看詳情] |
預防池塘藍藻爆發的一種新方法 [閱讀率:7113] | 06-28 |
魚蝦蟹養殖戶都知道藍藻的危害,也經歷過藍藻給養殖業帶來的危害,藍藻一旦大量暴發,池塘水色呈藍綠色,池塘水面尤其下風頭,水色濃綠偏藍,水面一層藍色膜,如果撈到岸邊,干后就像一層藍色油漆,藍藻本身是一種有害藻類,并且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對水體中所養的水產品種產生極大的危害,輕者攝食量減少,或導致患有各種疾病,重者將導致所養殖的水產品種死亡。因此,解決池塘藍藻的危害事關重大,不可忽視。多年來一直沒有比較好的方法,筆者經過多戶池塘養殖泥鰍、南美白對蝦、常規鯉魚、鯽魚成魚、魚苗等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行參考。春季池塘清淤消毒、過濾加水后,在肥水時要用氨基酸肥水膏進行肥水,同時使用光合細菌, [查看詳情] |
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的解決方法 [閱讀率:6040] | 06-28 |
發展水產養殖業是我國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水產供給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在池塘進行水產養殖時,池塘本身的封閉性很容易引起水體流動不暢通而出現水質問題,另外,工業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城鎮化速度在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境污染,引發更多水質問題,相關人員必須引起重視。本文主要分析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一、池塘水產養殖控制污染的重要性1. 水質污染會影響水產養殖本身在養殖水產品的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標準很高。如果水質良好,那么生產出的水產品的質量也會很高。如果水質較差,或者某些指標超過了水產品自身能夠承受的范圍,那么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水產品的正常生長,甚 [查看詳情] |
【魚類專題】高密度養殖魚塘亞硝酸鹽的控制 [閱讀率:5894] | 06-24 |
近年來,隨著廣東順德地區塘租、魚種、藥費、刮魚人工等費用的增加,當地養殖越來越偏向于加大放養密度,從而降低養殖成本。高密度養殖,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帶來更高的收益,但是養殖到后期也將面對更多的難題。其中亞硝酸鹽高就是近幾年養殖中較難處理的一個問題,下面對其進行探討和分析。高密度養殖中亞硝酸鹽高的問題越到后期越難處理,且容易反復。降一次亞硝酸鹽,3-5天后又升高了;部分魚塘連潑2-3次降亞硝酸鹽藥都不見效果,只能通過大量換水得到緩解。因此,近幾年因為亞硝酸鹽高帶來的養殖事故越來越多。[imG]upload/article/a2019062423215331.jpg[/imG]一、造成亞硝酸鹽高、難 [查看詳情] |
亞硝酸鹽持續爆表!這樣降亞鹽,最快1天見效,還不反彈 [閱讀率:7494] | 06-19 |
文 | 圖 廣州海維 龍念投喂高峰期:十塘亞鹽九塘高,還有一塘特別高!投喂高峰期,亞硝酸鹽高問題突出每年6月起,隨著存塘魚規格增大,華南開始進入高投喂時期。加之氣溫上升、暴雨頻繁——一天之內晴雨切換好幾次,魚塘水質問題也隨之嚴重。其中最為突出的還是亞硝酸鹽高的問題,特別是如生魚、叉尾等肉食性養殖品種,在投喂高峰期可謂是:十塘亞鹽九塘高,還有一塘特別高![imG]upload/article/a2019061918401069.jpg[/imG]圖 1 投喂高峰期,十塘亞鹽九塘高,還有一塘特別高亞硝酸鹽的危害據國家漁業水質標準,亞硝酸鹽濃度處于0.1㎎/L以下時,水生動物可以正常生長。隨著濃 [查看詳情] |
亞硝酸鹽反復偏高,是因為你沒了解這個方法! [閱讀率:6387] | 06-19 |
提到亞鹽,可以說養殖戶在熟悉不過,那亞硝酸鹽為何成為了養殖戶的一塊心病?或許是因為大家根本就不了解亞鹽。接下來讓我為大家講解下亞鹽的來龍去脈。一、氮循環氨氮與亞硝酸鹽都是氮循環的中間產物,地球上任何一個水體中都存在氮循環的問題,一旦氮循環出現了問題,氨氮或亞硝酸鹽等一系列問題就相繼出現,這種情況大多都出現在比較富營養化的池塘。二、氨氮和亞硝酸鹽形成的機理亞硝酸鹽是氨氮和硝酸鹽之間的中間產物,它可以由氨氮氧化后得來,也能被硝酸鹽還原生成。硝酸鹽和氨氮其實也是藻類所能吸收的營養物質,這本是一個良性循環,但是由于水體環境在養殖戶的日常管理中操作的不同,出現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導致亞硝酸鹽的形態也變得 [查看詳情] |
池塘亞硝酸鹽高?這樣降,最簡單! [閱讀率:6640] | 06-16 |
亞硝酸鹽,毒性相較于氨氮危害要小一些。在生產實踐中,如果要嚴重按照國家頒布的89版《水產養殖用水標準》的話,那放眼看去,就沒有能達到要求的精養塘。長期的池塘邊測水,我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往往陰雨連綿后,亞硝酸鹽往往是最高的時候。[imG]upload/article/a2019061610045268.jpg[/imG]在考慮引發魚病的因素中,許多時候,都在過高的估計了亞硝酸鹽的危害,往往可能因為這個因素,從而影響找到引起死魚的真正元兇。魚蝦生長在水體中,對環境是有一定適應能力的,而亞硝酸鹽高引發魚病,往往是在急劇變化中,才引起發病。以高位池為例,平時亞酸鹽超標到0.1至0.15是很正常的 [查看詳情] |
水產養殖戶要想做好調水,一定要有生態系統觀 [閱讀率:6411] | 06-16 |
昨天和朱總聊天時,他說了一個案例,那就是有一口魚塘死魚,當把酵素肥用下去,把水中藻類培起來后,之后就不死魚了,雖然是個案,但卻體現出一個關系鏈,水質調節離不開藻類,也離不開生態系統,如果單純的去降氨氮、亞硝酸鹽,調節酸堿度等,獲得總是短暫的緩解,而非從跟本上的改變。水質不好,可以引發魚病,不用置疑,這是肯定的;反過來,水質好,魚病少這也是肯定的,不然那些流水池怎么可以動輒畝產幾萬斤,乃至更高呢!昨天車開壞了,今天修好后才去的蔣老板那里,走到池塘邊一看,下風口滿是漂浮物,老化的藻類,夾雜的有機質,當從塘中取水時,看到的懸浮有機質特別多。水面上許多地方都還漂著許多死魚。一測水,水質亞硝酸鹽很高, [查看詳情] |
陰雨連綿的天氣里,水產養殖戶如何調水? [閱讀率:6133] | 06-12 |
進入六月,許多地方就開始陰雨連綿,這讓許多人在用藥上煩愁,而實際上有些藥,是可以晴雨兩用的,還有就是有些產品雖然說是晴天用最好,但采用變通的方法也是可以用的,而且還不影響使用效果。有的還會更好,今天就來說下梅雨季節如何調水。例如雨天改底,現在市場上的過硫酸氫鉀的產品很多,只要是真的過硫酸氫鉀,當魚沒有出現缺氧浮頭,雨天也是照樣可以用的。還有就是運用生物制劑改底,比如酵素,耗氧很低,平時晴天用當然可了。可面對連續的陰雨連綿,水質氨氮高、亞硝酸鹽高,面對水質越來越差,有的下風口都有很厚一層油膜;站在池塘邊,看到塘底不斷的有氣泡往上冒;當檢測底層水是,在下午堿性最高時段,仍然低于7.5,顯然底質已 [查看詳情] |
都說養殖戶要調水調水,水應到底應該怎么調? [閱讀率:11002] | 06-04 |
昨天說到細菌都是懶惰的,其實植物也是這樣的,像許多植物在進化的過程中,自然界廣泛缺乏的營養元素是氮,而碳是不怎么缺的,所以就形成了植物對氮的過度吸收,只要土壤中,氮多,莖葉就長得好,而根系卻長得不太好。如果土壤中碳多氮少,那根系為了吸收更多的氮,那根系就長得很發達,莖葉就長得會差一點。同樣的道理,那碳與氮對細菌有沒有影響呢?還真有,下面就來寫一寫這一點。細菌有很多種分法,有自養型與異養型之分,碳與氮對細菌繁殖有影響的就是異養型細菌。從細菌自身碳氮比大概是五比一,就可以得出,當細菌在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同化一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的細胞體;而在同化的過程中,能量又是通過有機碳獲得,且同化一 [查看詳情] |
水產養殖戶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措施 [閱讀率:5371] | 06-04 |
氮是藻類必需的一種常量元素。也是養殖水體中較常見的一種限制初級生產力的營養元素。對生產影響大很。在人工池塘的養殖水體中,氮以分子態氮(N2)、無機態氮(NH3、NH4+、NO2G、NO3G)、及有機物(如尿素、氨基酸、蛋白質)等形式存在。在生物、非生物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它們在水體中,不斷地轉化、遷移,不斷地進行著動態循環。其中水中的氨態氮(NH3、NH4+)對生產影響最大,NH3與NH4+都是藻類必需的營養鹽,幾乎所有藻類都能直接、迅速而且優先利用NH3與NH4+。其不利的一面是由于氨態氮的存在抑制藻類對亞硝酸態氮(NO2G)和尿素的利用;而且氨態氮在轉化成硝酸鹽的過程中還要消耗水中溶氧, [查看詳情] |
氣候異常,水質越來越難調控,如何降低發病率?這個產品未來將 [閱讀率:7586] | 05-04 |
作者:海一(廈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周啟良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迅速,產量也逐年增加,伴隨著病害問題也非常嚴重。成本和經濟效益的壓力下,養殖密度和產量逐漸加大,水環境的問題日漸突出,污染嚴重、溶氧不足、病害頻發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每一位養殖從業者。為了解決各種養殖的問題,水質改良產品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從菌制劑到底改都是為了保持環境的穩定,減少對水產動物的應激壓力。由于水產養殖的特殊性,受外界影響的因素很多,溫度、氣壓、降水等都會讓水體中的菌、藻、蟲等發生變化。隨著氣候的異常頻率增加,養殖水體的穩定越來越變得不可控,如何穩定環境減少應激一直是一個業內難題,研究發現應激的危害根源是,肌體 [查看詳情] |
池塘水渾濁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處理不好就可能“暴雷”,這個處 [閱讀率:8847] | 04-16 |
養殖過程中,塘口水渾濁幾乎沒有一位養殖者可逃脫得了。有養殖朋友認為,渾濁水好養殖。的確,渾濁水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水質太濃、異常藻、水發腥等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渾濁的水體中往往懸浮著大量有機質,水體溶氧相對偏低,藻相也差,水難肥。長期來看,不利于養殖動物生長,甚至會誘發各種疾病,可謂是弊大于利,若不及時處理,很可能會“暴雷”。[imG]upload/article/a2019041615584861.jpg[/imG]渾濁水形成的原因渾濁水形成主要有幾下幾種原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知其所以然,才能出其不意,抽薪止沸。 1、懸浮有機質過多殺菌消毒后未及時補菌,有機質分解不及時懸浮于水中使水體 [查看詳情] |
芽孢桿菌是瘦水還是肥水 [閱讀率:9226] | 04-14 |
關于芽孢桿菌,不管理論再多,也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尤其在高密度養殖的今天 ,養殖水體中時常是有機質太多,得不到充分的分解。有些人認為芽孢桿菌是瘦水的,耗氧的,所以就推薦養殖戶不用芽孢原粉,推薦去使用不耗氧的乳酸菌、EM菌,當然在天氣不好 ,魚有浮頭時可以樣選用,但如果做為常規的水質調節,這樣用,顯然就欠妥,從所周知,乳酸菌、EM菌是只能分解小分子的有機質,而要分解有機質最為快速的卻是芽孢原粉,如果丟了西瓜去撿點芝麻,讓魚塘里大量的有機質得不到及時的分解,最終會累積成一個定時炸彈,遲早一天會在天氣不好時爆發,輕則浮頭死魚,重則泛塘。像遂寧的一位老板,今年我去檢測了兩次,發現其中一口塘 ,氨氮 [查看詳情] |
現在就富營養化的水體如何處理? [閱讀率:8391] | 04-05 |
今天剛到機場打開手機,就收到湖南的田老板發來的一段視頻,這里附在后面。其實這樣的水體,許多地方都有,今天都收到了好幾條這樣的視頻。許多人想到的,既然是藻類太多,那用點殺藻的藥,殺了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其實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何者說,現在是開年,才開始投料,有些地方連飼料都還沒有投,就還沒進入正式投料期,水質就這樣,那后期水質不是會更差嗎?處理這樣的水質,還得從源頭入手,底質淤泥大多很厚,底質富營養化肯定更為嚴重,所以采用底改片,氧化掉部分有機質,然后用復合有機酸解毒。之后用芽孢原粉和酵素輪流分解,當用了幾次后,水質的透明度就能達到我們期望的要求。還有就是,有些水體中有機質太多,當用芽孢原粉、酵素 [查看詳情] |
魚塘“牛尿水”怎么破,“福地安Ⅱ”顯神通 [閱讀率:8221] | 04-04 |
初春氣候變化較大,很多魚塘都會出現黑水現象,特別是在喂草、有爛藕或池邊有爛草等有機質較重的池塘出現較多。養殖戶管這種水叫“牛尿水”,當黑水出現時,晴天午后容易出現氣泡病,異常天氣晚上容易缺氧,池塘的存魚量不能太大,否則容易發生泛池,是危險性很大的一類養魚水質。一、春季魚塘黑水的藻類組成及處理方法這種黑水的藻類組成主要分以下4種情況:(1)以角藻為主的;(2)以隱藻為主的;(3)以裸甲藻和囊裸藻為主的;(4)以黃群藻為主。這些藻類都屬于低溫期的優勢種群,水溫在20℃以下時很難調水轉變藻相,當水溫上升到20℃時,在晴天連續或高劑量使用“福地安Ⅱ”,然后再使用“活力碳”肥水、調水。這個處理方法除了 [查看詳情] |
水質堿性高了用醋,扯蛋!真正有效的辦法是這樣的 [閱讀率:8953] | 04-01 |
這些天正是魚苗培育的高峰期,面對許多人想培育魚苗,又不知怎么做,我還專門寫了兩篇文章介紹怎么弄。這次出差,就遇到不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搞的,反饋的結果還真不錯。尤其很多人,看到酵素肥培育輪蟲和水色都很快,就想能不能加點什么,用來專門養殖花鰱,于是我也做了幾天的試驗,發現,只在結合干酪乳桿菌,水質酸度下降最快,只需要放置一天,酸堿度就從7.6下降到5.1,從酸堿度的大副下降,說明了乳桿菌大量繁殖,產生了大量的代謝產物,而正是這些代謝產物,才讓水質酸堿度下降。過去,許多人發現,即使EM菌里沒有活菌,照樣有肥水的作用,其產生作用的就是這些乳桿菌的代謝產物在起作用,就有點類似于人藥的藥引子。[imG]up [查看詳情] |
冬季池塘藍藻爆發,突破哪些認知邊界? [閱讀率:13986] | 03-28 |
湖北養殖泥鰍塘在夏天的時候大量爆發藍藻,特別不好處理。然而到了冬季也爆發了藍藻。湖南邵陽市800畝的一個水庫在2018年1月份水溫5度的時候爆發了藍藻。[imG]upload/article/a2019032821084853.jpg[/imG]在以往對藍藻的認知中,藍藻是在光照比較強,溫度比較高,夏季大量爆發。而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尤其是冬季不會爆發的,但是在近兩年的實踐中,很多養殖戶冬季也爆發了藍藻。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在水溫比較的冬季也能夠爆發了藍藻?我們如何去理解,藍藻在低溫季節能夠大量爆發呢?我們先開看看藍藻是什么樣的一些藻類,藍藻是低等植物,沒有細胞核,只有相當于細胞核的物質 [查看詳情] |
應對水體亞硝酸鹽和氨氮超標的幾個確切、簡單措施 [閱讀率:9335] | 03-26 |
作者:廣州勝維飼料高級工程師 施衛民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是水產養殖的大敵,當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想辦法盡快的把氨氮亞硝酸鹽控制下來。就僅僅是氨氮和亞硝酸鹽這兩個指標而言,水體迅速降低氨氮亞硝酸鹽,一般不會引起養殖的對蝦或者魚產生意外,只會讓魚蝦感到更加快樂和健康。但是:關鍵是能夠迅速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的措施,就不一定對魚蝦蟹無害了。在本文中的第一個例子,說的就是一種只能夠用于水體中無魚蝦蟹的條件下應用的快速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措施。其他兩個例子是適用于帶魚蝦蟹處理亞硝酸鹽。所以:遇到氨氮亞硝酸鹽超標,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措施,不能夠墨守成規。例子一、第一次納水遇到氨氮亞硝酸鹽同時嚴重超標。一、外水源亞硝 [查看詳情] |
池塘亞硝酸亞偏高會有什么危害? [閱讀率:7896] | 03-24 |
1、河蟹“偷死”。眾所周知,亞硝酸鹽偏高對蝦的危害很大,特別是在蛻殼期。蛻殼期蝦蟹不僅需要充足的營養補充,同樣需要充足的溶氧。但是亞硝酸鹽高會影響河蟹機體的正常運轉,造成生理性缺氧。因此,河蟹容易因為缺氧、中毒而蛻不了殼或者蛻殼不遂,池塘當中出現大量軟殼蟹,河蟹體質變差,就容易出現偷死。 2、發病率高。如果水體的亞鹽長期都處在較高的水平,將直接毒害蟹,導致對蝦免疫力、抗病能力都有所下降,病菌易入侵蝦體,比如弧菌病就容易爆發,增加河蟹患病的風險。亞鹽偏高是怎么引起的?亞鹽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投喂。投喂不合理,造成水體殘餌、糞便等垃圾堆積;2.施肥。施肥不合理,特別是 [查看詳情] |
池塘的水為什么會發黃,試驗結果告訴你! [閱讀率:9714] | 03-22 |
常年在魚塘邊轉,經常會碰到一些養殖水體,水色發黃。如像現在的階段,水質略顯混濁,且呈黃色,說是雨水帶來的泥漿吧,可最近沒有下什么大雨啊。為了解開心中疑惑,我們用先培藻的辦法,然后再通過各種方法,如高溫、消毒、殺蟲、沉淀,總之看能不能通過人工的辦法,使呈現出藻綠色的水體變成黃色,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試驗,發現水發黃的關鍵原因,還在于藻類。[imG]upload/article/a2019032215121049.jpg[/imG]首先就是藻類與酸堿度的關系,當藻類越豐富,其堿性就越高。反過來也可以這樣理解,當堿性不高時,有可能藻類生長不好,藻類或可能處于衰減期。像這樣的水體容易在塘底富集有機物, [查看詳情] |
開春之后池塘水肥不起來的幾個原因分析 [閱讀率:6192] | 03-20 |
水肥不起來的原因:1、水中浮游動物較多,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的過多繁殖會吃掉一些小型藻類,如綠藻和小型硅藻。當浮游動物的攝食速度大于藻類的繁殖速度后,水不易肥。2、水太瘦藻種太少,即使肥水效果也不好。3、池塘池底為沙質土壤,漏水嚴重。4、新開發池塘,水中有機物少,致使一些營養元素如磷發生礦化作用,形成不溶性磷酸鹽從而流失。5、用藥過多:如除草劑以及金屬鹽(如硫酸銅)用量過大時會直接殺死一部分藻類,水也不易肥。6、水中溶氧低(尤其在春季水瘦時)不利于藻類繁殖。7、水中缺乏碳源,使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受阻。8、水體大型水生植物,如青苔、水綿等大量繁殖,造成水體過瘦,其他有益藻類缺乏營養而難以繁殖 [查看詳情] |
關于肥水后水質指標超標問題解答 [閱讀率:5272] | 03-20 |
還有要告誡各位的是:氨氮高,PH值低的情況下不要被嚇到了,這種情況不會中毒的,因為不會有氨氣生成,氨氮分為離子氨和非離子氨,如果你家孩子上過高中化學好的話他應該也會懂當然現在氣溫回升了,使用肥水產品的時候,大家處于補肥間段了,不建議加量超量使用,不然一測水氨氮又高了,又要去處理氨氮亞鹽豈不是很麻煩。還有就是如果亞鹽高的情況下,PH低,這種情況下使用有機酸解毒是不正確的,會加重亞硝酸鹽的毒性。氨氮亞鹽高了是要處理的,但你不能把氨氮搞到0.2以下,這樣的話你肥水是白搞了,在有藻類沒有0.2的氨氮水平下,你是肥不起來水的。剛開始我們飛不起來水是水溫低,磷元素是限制性營養元素,但慢慢的我們天天投喂飼 [查看詳情] |
池塘水體深淺與水體對流和水溫分層的關系 [閱讀率:10888] | 02-12 |
池塘人工養殖魚類,池塘水體相比于河湖和水庫來說是小水體,但因人工養殖魚類追求的是產出比效益,加上小水體易變化無常之故,從而更加的要求我們需要重視和認真對待池塘養殖的相關問題,特別是"水"的問題猶為重要,否則,養殖效益往往等于零。[imG]upload/article/a2019021209132586.jpg[/imG]1.養魚池塘是深水好還是淺一點的水好?當然,大家大多數都會說深水當然好得多。其實,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兩面性,水深不一定就好,只能說沒壞處。水淺不一定就不好,只能說沒好處。[imG]upload/article/2019021209133022.jpg[/imG]深水水深在一定的 [查看詳情] |
養魚先養水,其實這些年你可能一直都在假裝肥水! [閱讀率:12751] | 12-15 |
作者:今日蝦農 劉強經常有養殖戶朋友問我,肥水用什么產品好,XXX能不能用來肥水?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確實顯得有點“慫”。因為我感覺自己無從說起,不知道怎樣說才能三言兩語言簡意賅而準確無誤的回答這些朋友,用什么東西能肥水,怎樣才能肥好水。所以今天我們在這里系統的講一講,水產界老生常談的“肥水”。 肥水的意義和肥水的本質,很多朋友不是特別理解。有人說,人人池塘都肥水,我當然也要肥水。也有人說,肥水能夠避免低溫季節青苔爆發,所以我就要肥水,還有很多養殖戶還有其他很多肥水的理由,但是都沒有抓住肥水的本質和核心。在這里我明確的給大家講解一下肥水的本質和肥水的目的。①、肥水的本質 [查看詳情] |
淺要分析氨氮毒理,深度解析定向培藻 [閱讀率:16157] | 11-22 |
在養殖塘中,無機氮主要以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三種形式存在,簡稱“三氮”,一般來說硝酸鹽氮無毒害作用,毒性主要來自前兩者。其中氨氮的影響是最大的,氨分子是脂溶性的,能穿透細胞膜毒害組織。蝦池中氨的積累會影響蝦的氨氮排泄系統、滲透壓調節系統、免疫調節系統、離子濃度和ATPase活性、增加蝦的蛻皮次數、增加耗氧量、抑制生長。亞硝酸鹽雖然影響蝦的生長及攜氧功能,但是濃度比氨氮低,對蝦體影響相對較小。[imG]upload/article/a2018112220410947.jpg[/imG]氨氮和亞硝酸鹽嚴重超標氨氮的毒害氨氮包含離子銨(NH4+)和非離子氨NH3)兩大部分。二者處于動態平衡狀 [查看詳情] |
池塘水質判斷與維護方案 [閱讀率:15928] | 11-07 |
[imG]upload/article/a2018110715504018.jpg[/imG]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皆是水成就的鮮活精靈。養殖要獲得成功、優質高產,水質好壞是關鍵。衡量水質好壞有兩種方法:a. 檢測水體各項理化指標(pH、氨氮、亞硝酸鹽);b. 是通過水色、透明度看水質。[imG]upload/article/2018110715504662.png[/imG]那么日常養殖過程中,我們如何直觀的判斷水質的好壞呢?1.優良水色和維持好水的顏色為茶色(黃褐色、淡褐色)、茶褐色(紅褐色)、淡綠色(草綠色)、清爽黃綠色,透明度在25~35cm,下風處無油膜或浮沫,無水華,水不粘,有清 [查看詳情] |
看池塘水花就能知道水質如何?水產養殖戶如何掌握這個訣竅? [閱讀率:30265] | 09-24 |
增氧機開動后,空氣和水混合自然會打出水花,由于水極性和粘度等理化性質的不一樣,就會形成不同的水花線和水花。所以巡塘時仔細看看增氧機的水花,水花就會把池塘的一些理化狀況細細和你訴說!池塘的水花是由一個個沒有破裂的泡沫所組成,池塘泡沫多,水花線自然就長。水體產生水花并不是只是水體的有機物多引起,泡沫多、泡沫比較難破裂(水花線長)是意味著水體里一些微生物的代謝有機物已經大量堆積了,微生物已經無力繼續及時、有效的分解凈化水體中的含氮有機物,水體的氮循環已經處于超負荷狀態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圖1,看看水體有機物和泡沫的關系:[imG]upload/article/a2018092414531051.jpg [查看詳情] |
水產養殖戶如何管理好池塘中的氨氮 [閱讀率:15746] | 09-18 |
這兩天經常接到養殖戶打來的電話,問魚吃食不好,或是吃著吃著魚就在料臺一浮一浮的,有的還會出現炸窩的現象。像新疆的賴老板,處在北方,冬天還要結冰,如果不提前調好水,培好藻,改善底質,那到了冬天結冰后,就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如看到冬天冰下有些魚浮到冰層下或冰眼附近,一動不動,其實就是氨氮中毒引起。1986年國家頒布的《漁業水質標準》中,要求非離子氨是小于等于0.02毫克每升,凱氏氨是小于等于0.05毫克每升,三十多年過去了,水質是越變越差,現在水產上通行的是養魚塘氨氮不能超過0.6毫克每升,而養蝦塘則是不能超過0.4毫克每升。但這里面檢測的氨氮是離子氨與分子氨的總稱。氨氮的危害,主要的是分子氨具有 [查看詳情] |
處理池塘水質混濁,養殖戶只需要這四板斧 [閱讀率:19018] | 09-11 |
昨天貴州一養殖戶,發來了一些圖片和視頻,正好最近處理了不少類似的水質,所以今天就來寫一寫混濁水如何處理。首先,一定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水質混濁,那是因為水沒有肥起來,肥不起來,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原因,那一定就能把水肥起來,就能解決水質混濁的問題。其次,水質混濁,意味著水體的透明度來源于水體中懸浮的有機質,或是微小顆粒、懸浮膠體等,相對來說,水體中的藻類卻很少,所以看上去水色發黃,混濁。正是由于水質混濁導致透明度低,所以解決水質混的問題:第一板斧,就是解決光照,增加水體透明度;藻類需要光合作用,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即使施用再多的生物肥、氨基酸等,效果都會大打折扣,這正是很多混濁水,常年累 [查看詳情] |
亞硝酸鹽反復降不下來,或許一開始你的方法就錯了 [閱讀率:17939] | 09-07 |
這兩天的大幅降溫,對亞硝酸鹽高的養殖水體來說,無疑是上雪上加霜;亞硝酸鹽高的養殖水體,魚的食欲會下降,大多數魚還會出現鰓絲暗紅、腫脹,以至于嚴重的還會出現爛鰓,體表發黑的癥狀。假如要認識的更深一點的話,那就是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了,變成了高鐵血紅蛋白,失去了載氧的功能。當養殖戶發現魚塘的亞硝酸鹽高了,第一反應那就是要用藥物降下來,而且希望是效果越快越好,最好是今天施藥,明天就降下來。但實際的情況很多都不盡人意,有的降的快,反彈也快。還有的是頭天亞硝酸降下來,可第二天魚就出現問題。像這種場景,就像拉據戰一樣,反反復復的在生產中發生。降亞硝酸鹽沒錯,但很多人忽略了溶氧。亞硝酸鹽是氨氮的下一 [查看詳情] |
水濁、水渾、透明度低,這樣養特種魚哪行!這個方法讓水質快速 [閱讀率:15899] | 09-06 |
文 | 圖 廣州容川 袁瑞鵬 黃徐林一、特種魚養殖池塘為何要肥水從事特種魚(海鱸、黃花、盲曹、加州、生魚、黃顙等)養殖的養殖戶朋友在養殖過程中會發現,水濁、水渾、透明度低的養殖池塘養殖過程中易出現指標超標、加料難、易缺氧等問題;肥水塘(水色嫩綠、黃綠)藻類豐富,普遍透明度高,養殖過程水質指標相對更穩定、少有超標、投喂更穩定!相關研究也表明,特種魚池塘通過“肥水”,增加水體藻類豐度,更有利于特種魚養殖。特種魚池塘藻類作用如下:(1)增氧:在非機械增氧的池塘,藻類是池塘溶氧主要的來源;(2)凈水多數藻細胞體表富含膠體可吸附水體雜質的能力,提高水體透明度,是良好水色和透明度的基礎;(3)吸收有害物 [查看詳情] |
幾張圖讓你看懂水質與發病關系 [閱讀率:19066] | 08-14 |
古人云:事出必有因。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對于人來講,有相對完整的預防與醫療體系;而對于養殖來講,很對人都沒有概念,管理、技術、應對沒有體系,以為養殖就是簡單地把養殖動物放進水里再投餌的事情。干水產不同于種田,需要更多精力與投資。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理解池塘中各種理化性質參數的范圍及意義、養殖動物發病和病原與病因的關系,畢竟現在不怎么識字的養殖戶都有,相信能看到這篇文章的至少也是會用微信的人。很多人養那么多年塘,網上看過那么多技術知識的文章,還是捋不清池塘中各種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是有的講得過于片面,另一方面是過于規律化、復雜化。下面就長話短說,配以幾張圖,讓大家理解 [查看詳情] |
水產養殖戶處理藍藻有什么訣竅? [閱讀率:16924] | 08-07 |
水體中有各種樣的藻類,當某一種藻類泛濫,那一定與水質環境相關,是這個環境適宜了這種藻類的生長,是不同種藻類對營養環境資源競爭的結果。像現在正值高溫,光照強,魚塘投料多,糞便殘餌相應也多,富營養化嚴重,塘里的水基本沒有什么流動,相對靜止,所有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合藍藻的生長。在這樣的條件下,許多精養塘于是爆發了藍藻。當了解了藍藻的習性,其實藍藻是可以預防的。首先,就是控制水體中有機質的累積,養殖水體中的殘餌糞便,是造成富營養化的根源。平時根據養殖水體中懸浮有機質的多少,通過透明度觀察,比如低于25厘米;或是用白色塑料桶沉淀法,在投料區附近打一桶水,沉淀半小時,看水桶底部的沉積物,根據沉淀在桶底有 [查看詳情] |
常規養殖過程中水質管理的最重要三個要素 [閱讀率:14072] | 08-02 |
在水質調節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讓很多人都不易掌握。這段時間也是夏秋季節交替,水質問題頻繁發生的時候,在這里我歸納了三點最重的方法,在這里分享給大家。要素一、溶氧。不論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多高,都沒有溶氧的危害大,只要水體中的溶氧被消耗殆盡,死魚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不僅如此,溶氧還是造成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的間接原因。在溶氧的管理中,現在有許多設備可以使用,增氧機定時開關,再如科達、漁工的自動增氧機控制裝置,在線監測養殖水體中的溶氧、溫度,當低于或高于設定的溶氧值時,就自動開啟增氧機。成本不高,一臺大約在一千多元。還有更高級的,多一個在線記錄分析功能,相應成本也會更高一些。雖然有自動控制裝置協 [查看詳情] |
夏季高溫季節池塘下風口為什么會看到一些小泡泡,有什么危害? [閱讀率:28565] | 07-24 |
作者:廣州勝維飼料高級工程師 施衛民夏季早上巡塘,有時候會在池塘下風口看到有一些小泡泡,尤其是到了炎熱季節,或者長期低溫、陰雨天后的回溫時,這種現象就更加容易看到。就好像最近的仙桃,早上池塘的底部溫度都超過了32℃了,更加需要注意這種池塘的下風口有一些小泡泡的現象。這種泡泡怎么樣看都好像不是增氧機打出來的,泡泡特別小、也密集、久久不破不散,隨風飄蕩。見圖1:[imG]upload/article/a2018072414595652.jpg[/imG]這些小泡泡和增氧機打出來的水花余泡、池塘曬龜裂的底泥泡久后形成的泡不一樣。曬龜裂的底泥泡水久了產生的氣泡是大而少,冒出來一下子就會消失。曬龜裂的 [查看詳情] |
只要溫度不高,藍藻沒有在短期內大量死亡,藍藻其實沒有想象中 [閱讀率:11320] | 07-24 |
前段時間的連續陰雨,導致精養塘中有機質的富積,一遇到這幾天的連續高溫,好多魚塘就出現了藍藻過剩的現象。藍藻的危害是造成藻類結構單一,當超出水體承載能力后,突然倒藻所帶來的缺氧風險,其次就是藻類毒素的問題,還有研究者公布了藍藻毒素的分子結構,說明藍藻素確實存在。但平時有大量的白鰱濾食藍藻,卻未見因濾食藍藻所發生的大量死白鰱的現象,這應和白鰱不能消化藍藻相關,白鰱吃進去的80%以上的藍藻,吃進去是什么樣,拉出來還是什么樣,且這些藍藻都還可以繼續繁殖。另一方面的因素,只要溫度不高,藍藻沒有在短期內大量死亡,藍藻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imG]upload/article/a2018072411121 [查看詳情] |
池塘水面下風口一層油膜怎么處理 [閱讀率:21873] | 07-19 |
前段時間很多地方都在下雨,這兩天天氣開始放晴,許多魚塘魚吃食量較之前增加,有的甚至出現了投料后,仍有大量的魚停留在料臺,久久還不散去。每年都會出現一兩個這樣的時間段,此時的水質調節尤其要加強,同時還要注意預防好腸炎,否則極易從開始的吃食量大增,演變成少量死魚的開始,最后形成腸道敗血、細菌性鰓爛。[imG]upload/article/a2018071911482687.jpg[/imG]癥狀一、魚在吃食過程中容易出現炸窩,或是吃料后在水面一冒一冒的。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魚塘面積大,投料臺數個數不夠,在料臺周圍黑壓壓一片,聚集太多魚,魚在吃料的過程中,基于對食物的消化, [查看詳情] |
夏季雨汛期,健康高效養殖不得不注意這兩點! [閱讀率:15687] | 07-12 |
日前,華東地區進入了雨汛期,雷雨、大風等自然災害天氣增多,養殖池塘常出現水質渾濁、溶解氧低、底質惡化等問題。這直接影響到魚類的正常生長,也會導致各種病原菌的繁殖、魚病的爆發。通過市場走訪,針對雨汛期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做了以下介紹。[b]雨汛期常見問題[/b]1、水質問題水體渾濁、水質偏瘦雨汛期降水量大,往往使池塘泥沙等污物增加,造成水體透明度低。此外,由于水體透明度低、光合作用弱、雨水稀釋作用,水中浮游植物繁殖慢,從而造成水質偏瘦。[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8071218064568.jpg[/imG]渾濁水[/center][b]菌相紊亂、有害菌繁殖加 [查看詳情] |
原來池塘里水肥不起來竟是因為它 [閱讀率:15213] | 07-12 |
這幾年是不斷的遇到各種各樣水肥不起來的情況,按過去營養水桶理論,水肥不起來,一定是哪一塊短板的營養限制所致。但最近遇到的幾例各案,說明還有一種被忽視掉的因素,那就是水體中有些藥物的殘留,或是可以說是有些成份的毒素,限制了藻類的生長。這里先來說下李老師的情況吧,養魚多年,傳統的養殖經驗很是豐富。去年新開挖了一口五畝的苗池,所有的用藥肥水都是過去的傳統方法。但最近兩個月,苗池的水一直很混濁,用客戶的原話說,什么方法都用上了,就是搞不肥。我是坐下來,花了近半個小時,聽他講從去年以來是怎么操作的。最后我發現了問題所在,頻繁用三氯消毒。因為花白鰱在死,所以用了次三氯消毒,間隔了一天發現還有少量死亡,就 [查看詳情] |
夏日炎炎,又到池塘藍藻泛濫時,養殖戶如何合理預防? [閱讀率:8422] | 07-11 |
作者:廣州勝維飼料高級工程師 施衛民[size=4][b]夏季藍藻容易占優泛濫的原因主要是[/b][/size][b]一、夏季水溫高[/b]實驗觀察發現:水溫在10~35℃范圍內時,微囊藻凈光合作用的放氧速率,會隨溫度升高而直線上升,最適溫度高為35℃。也就是說:對于微囊藻,當水溫在10~35℃范圍內時。微囊藻的增值會隨水溫的升高而加快,水溫到了綠藻被抑制的35℃時微囊藻更加瘋長。所以夏季就是微囊藻等藍藻繁殖加快的氣候條件。而當溫度高于30 ℃的時候,許多球藻的凈光合作用放氧速率就開始迅速下降。也就是說:水溫高于30℃后,許多藻的生長繁殖速度已經降低,而微囊藻卻會更加瘋狂生長。所以微囊藻等藍 [查看詳情] |
池塘水質硬度對養殖戶肥水效果的影響 [閱讀率:8063] | 07-08 |
今天一養殖戶朋友從山西考查歸來,吃飯時說到有一口塘水混濁,就是肥不起來的問題,其實最近也有好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所以就我的經驗寫一寫。一口塘的藻類培育不起來,肯定是缺乏了某項營養元素,在六七月份,飼料投了那么多,氮肯定是不缺的。至于磷和鉀缺的可能性有,但不是很大。因為最近雨水多,通過地表水的匯入,會帶入部分磷和鉀。而這其中,最有可能缺乏的就是鈣、鎂。因為通過一段時間魚的快速生長,精養魚塘,需要大量的鈣、鎂轉化成魚的骨胳。這里的鈣、鎂的含量,指的就是水的硬度。原本水的硬度是指水中二價及多價金屬離子含量的總和,只是其他離子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所以忽略不計。[imG]upload/article/a [查看詳情] |
一線實戰專家系統解析水質老化問題 [閱讀率:5886] | 07-08 |
新農匠生態講習所 劉斌水質老化問題一直是我們水產養殖過程中非常常見且頭疼的問題,而何為水質老化?水質老化的具體原因是什么?水質老化又分幾種情況?如何調理老化水?如何防止水質老化現象?成為我們探究水質老化問題的攔路虎,今天我們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帶大家系統了解水質老化問題。一、何為水質老化?一般有以下幾種癥狀我們定義為水質老化1、水色濃且無光澤2、水面漂浮泡沫或油膜,水體中懸浮大量有機質3、水體表面張力大,起風時,波紋寬且傳遞速度慢二、水質老化的具體原因是什么?水質老化原因眾說紛紜,但多數認為大量有機質投入(如投料、投肥)會帶來后續的水質老化問題,在此,我們從微觀、宏觀兩方面分析水質老化的具體 [查看詳情] |
陰雨天池塘容易倒藻?養殖戶如何有效防止倒藻的發生? [閱讀率:5732] | 07-05 |
[imG]upload/article/a2018070517164088.jpg[/imG]七月又是一個雨季,上個月差不多都是陰雨天,這可苦了養殖人。魚是天天吃料天天排,若要等到連續晴天時再潑芽孢分解,那基本上是使用不下去的,考慮到分解有機質最好的就是芽孢桿菌,當魚沒有浮頭缺氧時,許多人就改在料臺附近天天潑芽孢原粉;或是有些人改用了不耗氧的乳酸菌、酵素或光合菌,總之水質調節跟上了,即使出現缺氧浮頭,魚都會靠增氧機,即使死魚也是少量,而有的卻是浮頭時,增氧機開啟魚根本不往增氧機旁邊去,那就是水質沒調好的原因。水質、底質沒有調節好,很容易發生疾病。最常見的就是水體中的有機質沒有得到及時分解,造 [查看詳情] |
醍醐灌頂!關于藍藻別再空談理論了!聽聽實戰派怎么說! [閱讀率:13338] | 06-28 |
又到每年的藍藻爆發的季節,每年都看藍藻的技術文章,感覺總是老生常談,就那么幾點:什么氮磷比例失調呀,磷超標呀,自生固氮呀!但在河蟹養殖上這些觀點總給人感覺是隔靴搔癢,無的放矢!我親身經歷過養殖戶通過施加磷肥預防藍藻的,我也看見了使用氮肥使藍藻爆發的。理論和現實的反差使我思緒困苦,骨鯁在喉![imG]upload/article/a2018062817342395.jpg[/imG](竇總池塘實景照片) 今日有幸,大雨傾盆,竇總難得在店里休息。趁著這個機會就藍藻問題向竇總請教一番。 我說明來意,竇總卻先問我個人對藍藻的認識。 “藍藻又名藍細菌,在氮磷比四比一到十二比一這個 [查看詳情] |